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社会关注 健康讲堂
中华孝道 陈年酒香 保健百科 老年大学 爱心之家 异地养老 项目展示 便利生活
保健器材 健康食材 文化娱乐 保健百科 医疗机构 出行旅游 优秀商家 联系我们
各地新闻:
郑州 周口 济源 商丘 信阳 开封 洛阳 许昌 焦作 漯河 安阳 南阳 鹤壁 新乡 濮阳 平顶山 驻马店 三门峡
当前位置:淮海戏的四个发展阶段

淮海戏的四个发展阶段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9-23 11:20:07

摘要:

  




    导语:流行于淮海大地的地方剧种淮海戏有着悠久的历史。究竟这淮海戏的发展是怎样的呢,总的来说,淮海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淮海戏的发展阶段

    淮海戏,顾名思义,它是淮海大地的戏。淮海二字,淮指淮河,海即黄海。淮海区域一般地讲,是指淮河以北到泰山以南至大海的范围;具体地说,它是今天江苏苏北、山东鲁南、安徽东北、河南东部这一块广大地区。正是这块地域古老而文明的文化催生出今天的淮海戏。

    淮海戏与柳琴戏、泗州戏原名都叫"拉魂腔",拉魂腔之名是因声腔优美、旋律动听,与观众心灵产生共鸣,人们出于对该腔的喜爱,故称之为拉魂腔。它的形成来自于淮海大地长期流行的民间小调及劳动号子,拉魂腔的锣鼓点子都是从京剧、梆子戏中吸收过来,所伴奏的音乐来源于佛教音乐、民间乐曲。

    声腔是戏曲的魂。地方戏曲的声腔来自于口头方言,方言是区域文化的标志和载体,各地语言的差异仅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实质是地域之间的文化不同;淮海大地这块地域方言形成了当今中国地方戏曲百花园中一朵奇葩--"拉魂腔"。

    "拉魂腔"见证了淮海戏的发展史,谈起"拉魂腔",不得不提及三位祖师爷。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清朝末年,海州(今连云港)当地有分别姓丘、葛、张(一说杨)三位民间艺人演"三小戏",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海州一带流传的太平调(秧歌号子)和猎户腔(猎人所唱的腔)经过加工和改革,形成老百姓所喜爱的"拉魂腔";他们以这种曲调流动卖艺为生,丘卖艺到淮北,发展成今天的泗州戏,今天泗州戏的老艺人中,还有人自称为丘门弟子。葛卖艺到山东鲁西南的滕县、峄县一带,发展成今天的柳琴戏,今天柳琴戏艺人们都认为,该剧种来源于海州,张留在海州,发展成今天的淮海戏。纵观淮海戏的发展历史,个人认为大体可分成四个阶段。

    从清中晚期至清末(约100年),为"三小戏"的形成阶段,标志着淮海戏的产生。

    清乾隆晚期,中国戏曲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昆曲雄霸戏曲剧坛几百年的历史宣告结束,地方戏这颗地域文化的种子,经过长时间地下孕育,终于冲破大地层面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被称为"花部乱弹"与"雅部"昆曲形成竞争的局面。

    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9年):可称为淮海小戏的发展成长期。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凡是文人参与戏曲活动的时期,是戏曲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是地方戏发展的一面镜子。清末民初,由于时局初荡、科举制度的废除,一批文人墨客放弃政治仕途与艺人们一起从事戏曲活动,人们今天还常说,没有齐如山、罗瘿公、陈墨香相助,哪有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的成功。

    建国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淮海戏快速发展成熟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艺工作,给淮海小戏带来了发展的春天。小戏艺人们从旧社会的社会底层一下子变成社会主义新型文艺工作者,他们由过去长期流动性的地摊演出走向固定的舞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激发了艺人极大的热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淮海戏步入一个发展转型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浪潮的逐步推进,时代随着发展而转型。淮海戏与兄弟剧种一样,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再加上戏剧文学剧本的苍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呈现出"观众日减、地域日缩、队伍日少"的严峻局面。

    戏曲文化是社会产品,它是传统与现代先进文化的统一,如何在转型调整中保护与振兴地方戏曲,这确实是件不易的事;它是属于"三位一体"的工程,首先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次需要专业艺术团体的内部机制转换及全体演职人员的尽心尽职,再次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淮海戏这朵百花园中的荷花才能生存下去,并且越开越美。



















*最新新闻
*行业指南
*养老产品
 友情链接
惠生活人民网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大公网中原经济网大河网映象网方圆网
中国报道律政在线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保健百科 健康课堂
关于协会 联系我们 协会文化 协会荣誉 广告服务

主办: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主管:河南省民政厅

豫ICP备15011293号

广告招商热线:4008016826  合作咨询热线:1335371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