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社会关注 健康讲堂
中华孝道 陈年酒香 保健百科 老年大学 爱心之家 异地养老 项目展示 便利生活
保健器材 健康食材 文化娱乐 保健百科 医疗机构 出行旅游 优秀商家 联系我们
各地新闻:
郑州 周口 济源 商丘 信阳 开封 洛阳 许昌 焦作 漯河 安阳 南阳 鹤壁 新乡 濮阳 平顶山 驻马店 三门峡
当前位置:中国传统戏曲将何去何从 看戏剧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戏曲将何去何从 看戏剧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8-26 10:50:03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在现在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管是曾经多么辉煌的剧种都在逐年消退。究竟中国传统戏曲将何去何从呢,这是让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1959年的368种至2013年的286种,中国传统戏曲以一年超过一种的速度在消亡。与此同时,张军领衔主演的昆剧《春江花月夜》正创立出“昆剧新美学”的雏形。中国传统文化在舞台上的承载——戏曲艺术,正面临一半是日渐凋零,一半是绽放奇葩的微妙处境。对此,8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学习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以及日前于杭州创立的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就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展开了具有真知灼见的研讨。


    创新是时代要求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浙江省文联,日前在杭州发起并主办了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青年戏剧评论家,都感受到了当下多元文化时代对中国戏曲的“包围”,并表示“戏曲创新是时代要求。”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张辰鸿认为,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当下已经有“昆曲新美学”的概念雏形。随着青春版《牡丹亭》、张军领衔的《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创新型昆剧的诞生,吸引了大批学生观众的同时,也在构建新的美学体系。


    《剧本》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武丹丹认为,戏曲与戏剧、文化、社会的关系都使得这门艺术的审美要符合当下,才能得以发展。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艳表示,一方面要对“非遗”类的戏曲进行“博物馆式”的传承,另一方面要像小剧场话剧注重探索发展一样,让戏曲推行包含“戏曲实验室”功能的“小剧场戏曲”。据悉,上海戏曲中心将于11月推出的“小剧场戏曲节”,注重探索、创新的活动,已经初步排定入选剧目。


    传承是文化固本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透露:从1959年至2013年,中国传统戏曲以一年超过一种的速度消亡。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解读道,“消亡”就是再也没有了。“没有了的,指的不仅是艺术,还包括一方水土的人曾有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流方式,以及人格化的表情。江南唱越剧的人的神态表情,肯定与广东唱粤剧的人的神态表情不一样。”换言之,消亡的,是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传统文化的DNA。因而,传承的本质目的,是文化固本。


    传承创新的要义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评协副主席庞井君提出了“传统是我们来的地方,但不是我们去的地方。”罗怀臻则精确化了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扬弃传承、转化创新。”亦即,传承是要去芜存菁,创新时不能照搬西方理念。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张之薇针对“戏曲需要保守,而不是创新”的理念,提出反对意见。她认为,“只有模仿,扼杀创新,扼杀了伶人成为大师的可能。因而,创造性的继承才能形成戏剧表演艺术家的个人风格。”

 



*最新新闻
*行业指南
*养老产品
 友情链接
惠生活人民网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大公网中原经济网大河网映象网方圆网
中国报道律政在线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保健百科 健康课堂
关于协会 联系我们 协会文化 协会荣誉 广告服务

主办: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主管:河南省民政厅

豫ICP备15011293号

广告招商热线:4008016826  合作咨询热线:1335371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