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社会关注 健康讲堂
中华孝道 陈年酒香 保健百科 老年大学 爱心之家 异地养老 项目展示 便利生活
保健器材 健康食材 文化娱乐 保健百科 医疗机构 出行旅游 优秀商家 联系我们
各地新闻:
郑州 周口 济源 商丘 信阳 开封 洛阳 许昌 焦作 漯河 安阳 南阳 鹤壁 新乡 濮阳 平顶山 驻马店 三门峡
当前位置:爱心马拉松

爱心马拉松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1-03 14:52:29

摘要:


张纪友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这是2014“感动中国”给予陇海大院的颁奖辞。

    陇海大院是郑州市二七区的一个普通老院落,这里有一群平凡的人,39年如一日,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他们的事迹感动着郑州、感动着河南、感动着中国。

    灾难与幸运

    今年64岁的高新海,历经了人生诸多苦难: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然而,当一个个灾难来临后,高新海的命运之花并没有随之枯萎、凋败,而是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为其浇灌、施肥、培土、耕耘的是陇海大院里的爱心邻居。

    高新海在陇海大院里出生、长大,1971年,他和院子里的许多年轻人一起“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5年之后,一场严重的疾病,致使其高位截瘫。他又回到了陇海大院,生命之火要在这里继续燃烧,这堆火需要众人不断地加柴;人生篇章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页写满了他和邻里们之间一幕幕感人故事。

    当时,高新海面临诸多问题,看病、报销、工伤认定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人陪伴。陇海大院的邻居不约而同地伸出援手。“邻居们陪我去武汉、北京看病。一路上有他们在,什么事都不用我操心。吃、住、联系医院、买车票……我住院的时候,邻居们谁有空谁就在那儿守着我,谁能请几天假就请几天假。为了陪伴我,有的邻居不在乎被单位扣多少工资。”30多年后,高新海仍然清清楚楚记得当时的情景。

    从那时起,陇海大院的邻居就开始帮助高新海,一帮就是39年。

    39年真情守护!39年不离不弃!39年爱心接力!

    在高新海的不幸与幸运之间,陇海大院的邻居们用爱心搭建了一条牢固的桥梁。

    忧郁与笑容

    见过高新海的人,都无不被他的笑容所感染,那是发自内心幸福的笑、自信的笑、乐观的笑。“笑容都是陇海大院的邻居给的。”高新海说,他刚得病的时候完全笑不出来,除了眼泪就是忧郁、悲伤、愁闷。但是,大院里的人知道他病了以后,把他送到医院。邻居们每天都去照顾他,给他送吃的,送喝的,喂他吃药、吃饭。“我高烧渐渐退了,大伙儿仍然坚持天天来照顾我,不图任何报酬。看到他们对我不离不弃,我感到了高兴和快乐。”

    高新海的发小樊石头回忆说,从高新海患病回到大院至今,一批又一批的邻居每天到他家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这些邻居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一直都在帮助他,洗澡、理发、端屎端尿……有许多邻居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他们的后代就接过爱心火把,继续举下去。

    老邻居周喜荣在医院工作,她和高新海在一个大院已经53年了,平时主要是给他打打针,换换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26岁的任韬是周喜荣的儿子,从小就被妈妈抱着去高新海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已像陇海大院的其他人一样,去陪高新海聊天、看电视,帮助他、关心他。任韬说:“多少年了,我们陇海大院的精神就是这么不知不觉地传承下来。”

    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高新海动情地回忆说,从患病到现在,屋里天天都有人,最多的一次是一个上午就来了三四十口。

    关爱与感恩

    比高新海小5岁的赵新义是在下乡时与之认识的,之后他们成为莫逆之交。他印象中,高新海在患病前是一个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青年,病后,他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这与陇海大院给予他的爱分不开”。

    从年轻力壮的健康人,一下子成为轮椅上的人,高新海开始很不适应。邻居们看到他的焦躁后,就私下里商量如何让他生活得更有意义。后来,大家凑钱买了辆机动三轮车作为他的代步工具,还建议让他跑跑客运,增加一些社会认同感。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在以后的日子里,高新海的生活更加充实。不过,他跑了一段客运就不跑了,他发现,可以用这辆车为大院里的邻居服务,不管谁家有急事要出去,他都可以接送。“他们帮我,我也能帮助他们了!”高新海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要力所能及地回报邻里,回报社会。

    周喜荣说:“高新海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他乐观向上与病魔做了40年的斗争,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现在已是60多岁的人了,仍然充满信心,笑对人生。这种可贵的精神是新海给予陇海大院最宝贵的财富。”

    受陇海大院的爱心影响,许多社会团体、学校里的志愿者经常到陇海大院献爱心。与陇海大院毗邻的郑州市101中学,很多学生在周末来当爱心志愿者,一些原来的下乡知青也经常自发组织起来定期看望高新海。

    偶然与必然

    “郑州陇海大院充满着魅力,让我忍不住去看看、写写。”一位曾经深入体验陇海大院生活的记者说,大院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爱的气息。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以“陇海大院精神”引人关注,看似偶然,实为必然。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2015年1月15日,陇海大院的几个老邻居围在高新海床前异口同声说。

    所以,当陇海大院以690多万票荣登“感动中国”2014年度候选人物榜首时,人们并不意外。

    陇海大院爱心群体还先后荣获2008年河南感动中原“十大爱心集体”、2010年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1年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4“感动中原”集体奖。

    2014年5月,电影《好好的活着》在河南奥斯卡影院全线上映,陇海大院的真实故事被搬上银幕。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好好的活着”是高新海的妈妈、哥哥去世前嘱咐他的话。高新海说,如果妈妈和哥哥能听到,他很想对他们说:因为陇海大院的老邻居39年来不离不弃的关怀和帮助,我活得很好!

    2013年年底,根据城建规划,原陇海大院要进行拆迁改造,陇海大院的几百户人家不得不暂时分离。在拆迁前,大院的邻居们最先考虑的是把高新海安顿好。这些老邻居还有一个约定:等新陇海大院建成后,他们都要回迁,再做好邻居、相亲相助!

    “小时候,门前有条小河流,你常拉着我的手,同在河边看鱼游,同在林间数石头。123呀456,小小友情两相投,从来不知什么叫忧愁……”1月30日晚,在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礼上,高新海动情地唱着,他身旁6位邻居以及台下“陇海大院”的观众跟着唱,逐渐变成大合唱。

    一首歌唱出了“陇海大院”的情谊,这是最美的中原好声音!这歌声伴随着爱心马拉松,越来越嘹亮!

责任编辑 杨振芳


*最新新闻
*行业指南
*养老产品
 友情链接
惠生活人民网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大公网中原经济网大河网映象网方圆网
中国报道律政在线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保健百科 健康课堂
关于协会 联系我们 协会文化 协会荣誉 广告服务

主办: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主管:河南省民政厅

豫ICP备15011293号

广告招商热线:4008016826  合作咨询热线:1335371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