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善待生命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1-02 17:09:28
摘要:
付爱红
我叫付爱红,从最初的一名护理员到现在的护理部主任,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了8年时间。在这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行业的苦与乐。同时也见证了鹤壁市春光老年公寓从开始入住第一位老人到现在的一百多位老人入住的发展历程。我们付出的是真情,换回的是社会及上级领导的认可。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寓已是鹤壁市入住人员最多,且是全市目前唯一的一家AAA级养老院,这是我们公寓30多个兄弟姐妹奋斗的结果。
记得上班的第一天,我都不知道话怎么说,要说些啥,只想着在家如何伺候爹娘,就如何伺候公寓里的老人,并且一直坚持这样做,慢慢的就得到了老人的认可。公寓院长看到了我的工作态度有可塑性,便找机会让我到郑州、北京参观培训,还在一系列培训中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也从带班楼长做到了护理部主任。
我们公寓的情况比较特殊,迎来送往的多是些社会老人、光荣对象和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最需要关爱的就是乞讨人员,记得去年冬天区民政局送来一位60多岁乞讨老人,我连夜安排男护工给他洗澡,从里到外为他更换了衣服,因食堂关门,便赶快为老人泡了盒面。夜里10点多,我来到老人的房间,问老人冷暖,要老人放心,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有需要帮助的说一声。拉会儿家常,便取得了老人的信任,他才告诉我,他是安徽凤阳人,名叫吴彩友。我先让老人安心休息,然后回到护理部,马上联系凤阳当地110,请求协查老人家属,直到凌晨2点终于查到了村支书的电话。第二天又打通电话找到了老人的弟弟,同时把情况及时汇报给区民政局,在征求老人意愿后,给老人买好车票并带上食物以及300元现金护送老人上了回家的车。老人返乡后请村支书打电话代为感谢。一个小小的善举得到老人感谢,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啊!但同时也为我公寓的10多名找不到家的乞讨人员感到悲伤。这也使我不得不以公寓为家的原因。我一般都是每周只回家休息一天,只得让孩子们在学校寄宿,有时连家长会都不能去开,为此孩子都哭过好几次了。每想到这些,我也觉得愧对自己的孩子,但为了干好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只能这样。
在这几年的护理工作中,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我们公寓曾收住过的一位50岁的女性植物人。因为家庭困难治疗无望,她被直接从鹤煤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接送到我公寓。办理入住手续后,她爱人直接买好了寿衣,无奈地交给我说:“看她的造化吧。能活多久算多久吧!”此时,我心里很替他难过,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安慰的话才好。有时候生活也真是无奈,我非常同情他们又能为这个家庭做什么呢?我唯一做的就是让老太太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能够在有“爱”的环境里无憾离去。面对这样一个不会说话,无意识,插着胃管,进流食,大小便在床,已经放弃医院治疗的特殊女院民来说,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后续的护理工作怎么开展,我更是一头雾水。当天晚上,我把楼层护理姐妹召集到一起,大家一起商量,为她制定特殊护理方案:每天用毛巾热敷,防褥疮,去异味;房间每天消毒两次;多餐、少量,进流食营养餐;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不管她听懂听不懂,听见听不见,一律要在温和的语言交流中进行……也许是心与爱的召唤,经过我们两个月的精心护理,发现病人的手指能有轻微活动了,这个时候我们全体护理姐妹都非常激动,互相传递振奋人心的消息,都有说不出的成就感。又过了不到两个月,曾经频临死亡的人慢慢有了意识,终于最后有了简单的交流。她从死亡线上回来了,这简直就是超出我们护理人员和他爱人的意料之外的奇迹,他爱人对我们公寓员工有说不出的感激。我也从中懂得,对待工作要付出真情,才会有回报。
几年的护理工作使我更了解老人,更懂得老人,体会到了我们从事的工作的伟大。和老人们在一起,使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要善待父母和自己,更要善待生命、善待亲人,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付出真情不求回报,因为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
2014年4月我又被调到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需求的老人,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和压力,但我会下定决心干好这个工作,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我还需要学习很多新的业务知识,相信我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进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用辛勤的汗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 No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