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养护将成居家养老产业化新的着力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0-22 09:04:57
摘要:
今年6月1日,全省第一家社区慢性病养护中心“苏新慢病康复中心”在玄武区锁金村街道开门,4个多月的服务与实践中,它为老年居民带来了哪些改变?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来到苏新智慧社区探访。
家门口可以看慢病,老人欢喜得不得了
上午9:00,需要长期治疗的锁金村老人有的已经来到苏新慢病养护康复中心。在心理诊疗室,居民王老太正躺在带有诊疗效果的沙发上“深睡”,她头上戴着的仪器,终端由医生连接到一旁的平板电脑,老人此刻的“梦数据”被医生认读。80岁的老太太长期失眠,每天无精打采,每次去医院复查要惊动老伴和儿女。“苏新慢病养护康复中心”保障她每天来睡眠椅躺上一个小时,在机器的诊疗帮助下她能进入深度睡眠。记者了解到,康复中心针对社区患有各类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了相关的基础医疗检查,检查数据经过中心与专业医院的协议,分别会传输到大医院的数据平台,后者不仅记录了病情数据,还可以在线远程向社区康复中心提供诊疗康复方案,每位慢病老人都有健康档案。像王老太太这样的老人就不用常去医院,还节省了费用,孩子们说省心放心。
刚过60岁的老李来做空气波压力仪理疗,他10年前得了糖尿病,一直靠药物控制,并发症导致腿部静脉曲张,不能负重走长途。有了社区慢病康复,他每两天来一次,靠专业治疗仪理疗,康复中心医生还帮他做好日常饮食及锻炼计划,并定时提醒。“就是去大医院看病,我们也享受不到这样的特别定制待遇。”
据康复中心医护人员介绍,社区老人不少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关节炎等常见病,去大医院都是到了治疗阶段,治疗前的准备及出院后的康复,都需要老人就近就便在家门口解决。“苏新慢病养护康复中心”正是应对了社区慢病老人的呼唤,运作半年来每天迎来送往这些老人,经过预约做康复理疗,就像点对点的美容院、健身房服务。
针对更多社区健康老人,康复中心每月还会组织公益健康讲座,邀请各大医院的主治医生讲解慢病是如何形成、如何治疗、如何康复训练等,让老人预知病种,事后懂得如何规避与保养。
南京及省内第一家社会投资的社区医疗机构
“在社区家门口的医疗和康复,是眼下全社会都在倡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最重要的一环。”南京苏新智慧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新医养e+模式创始人侯国新说,在社会老龄化的当下,社区养老出现很多难点和硬骨头,其中最重要也是百姓呼声最强烈的就是社区健康服务。侯国新创办娱乐养老模式11年,倡导在老人中学学、走走、练练、聊聊、聚聚、调调十二字“快乐方针”,让老人在新时代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快乐养老,确实帮助老人获得了精神和文化生活上的愉悦。但面对患病老人,尤其是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惯有的单纯的精神关爱缓解不了他们的生理疾苦,眼看着这些年纪不算太老却不能畅享幸福晚年的老人,侯国新开始琢磨新的出路。
“大医院承担着诊断治疗功能,每天人满为患,老人去一次非常不方便,从坐车、挂号、排队,看病到拿药,每个环节对于他们都是难题,更何况他们的儿女还要承担不小的陪护压力。能不能在社区开设收费低廉、且有专业人员帮助康复的机构呢?侯国新明白,眼下的社区医院,需要跨越的部门很多,医疗卫生、民政,甚至社会保障部门……这些硬件的准备就够折腾人的。但社区医院能预防,能康复,有助于老年慢病患者在营养、康复训练、中医调理、诊疗监督等一系列环节方面的便利,再苦再难也要跟进!
好在“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是今年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经过多重努力,今年社会机构探索的“苏新慢病养护康复中心”成立,从社区老人的“养”拓展到了“医”,丰富了为老服务外延,保障了老人慢病的后期康复管理以及大数据平台。侯国新很有信心:慢病养护是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化的新的着力点。
一天的走访,记者了解到,社区慢病康复中心借助医疗整合、康复理疗、互联网数据库等诊疗及技术平台,实实在在为社区老人解决了慢病康复难题,也体现出当前各级政府倡导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方向。“苏新慢病康复中心”4个多月服务实践发现,社区里的慢病养护深受老人欢迎,也是居民家庭的呼唤,作为当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延展,将必然成为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化新的着力点。“苏新慢病养护”模式,因为着眼于每位老人在社区优雅地老去,也会获得新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