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社会关注 健康讲堂
中华孝道 陈年酒香 保健百科 老年大学 爱心之家 异地养老 项目展示 便利生活
保健器材 健康食材 文化娱乐 保健百科 医疗机构 出行旅游 优秀商家 联系我们
各地新闻:
郑州 周口 济源 商丘 信阳 开封 洛阳 许昌 焦作 漯河 安阳 南阳 鹤壁 新乡 濮阳 平顶山 驻马店 三门峡
当前位置: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0-14 09:43:08

摘要:





第一节 神经系统概述

    一、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有两大类,即 神经细胞( nerve cell ) 和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 cell )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 .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依据某些结构特征可分辨出三个组成部分; 细胞体( soma )、树突( dendrites )和轴突( axon ) 。

    2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目前较为确定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① 转运功能,构成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代谢特质的“转运站”; ② 参与血脑屏障的组成; ③ 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具有绝缘作用; ④ 填补神经元的缺损; ⑤ 参与离子和递质的调节,胶质细胞可摄取和贮藏神经元所释放的递质,必要时重新释放出来,以调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神经冲动的产生

    ( 1 )外向电流和电紧张性电流

    ( 2 )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

    2 .神经冲动的传导

    ( 1 )局部电流学说:无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

    ( 2 )跳跃传导学说: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

    3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 1 )生理完整性

    ( 2 )绝缘性

    ( 3 )双向传导

    ( 4 )相对不疲劳性

    三、神经无间的信息传递

    1 .化学性突触传递

    ( 1 )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 突触小泡

    ( 2 )突触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 是由于突出触后膜对 Na + 、 K + ,尤其是 Na + 通透性升高而去极化所致。

    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超极化,称为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 , IPSP 的幅度因神经元膜电位水平的不同而改变。 IPSP 的机制主要是对 K + 和 CL ˉ 尤其是 CL ˉ 的通透性升高。

    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取决于许多突触的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先后施加影响的总和。空间总和 时间总和。

    2 .电突触传递

    电传递的速度快, 几乎不存在潜伏期(即突触延搁),电突触常可和比学突触一起构成混合突触。

    四、中枢抑制

    1 .突触后抑制

    ( 1 )传入侧支性抑制

    ( 2 )回返性抑制

    2 .突触前抑制

第二节 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脊髓神经元

    ( 1 )运动神经元池:一块肌肉通常接受许多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支配某一肌肉的一群运动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池。其中有大小α运动神经元和γ神经元。

    ( 2 )中间神经元:位于传入与传出神经原之间,起介导信号的作用。

    ( 3 )运动神经元的输入:接受来自包括感觉传入信息在内的各方面的信息输入。

    2 .脊髓反射

    ( 1 )牵张反射:一种以腱反射,也称为位相性牵张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也称紧张性牵张反射。腱反射主要发生于肌肉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成分。牵张反射(尤其是肌紧张)主要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站立姿势。

    ( 2 )屈肌反射:当动物皮肤受到伤寄存器性剌激时,受剌激一侧的肢体出现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这一反射称为屈肌反射。

    3 .脊髓对运动的调节

    脊髓内存在有控制走动的中枢。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

    1 .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发现在网状结构中具有抑制肌昆张及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抑制区;还有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易化区。它们分别对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具有抑制和易化作用。

    2 .姿势反射

    ( 1 )状态反射:①迷路紧张反射②颈紧张反射

    状态反射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上做运动时,如果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常常导致动作的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

    ( 2 )翻正反射: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动作就是在翻正反射的基础上完成的。例如,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都要先转头,再转上半身,然后转下半身。又如,篮球转身过人的动作,要先转头以带动身体,这比整个身体一起转动更迅速且协调。

    ( 3 )旋转运动反射: 人体在进行主动或被动旋转运动时,为了恢复正常体位而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称为旋转运动反射。

    ( 4 )直线运动反射:它包括升降反射和着地反向两种形式。人体沿上下方向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耳石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肌张力重新调整的活动称作升降反射。人体从高处跳下时,以保持身体重心减少震动,这种反射称为着地反射。例如,人从体操器械上掉下来时用手撑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三、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1 .小脑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控制躯体平衡、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

    2 .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 1 )控制肌紧张使肌肉活动适度

    ( 2 )参与随意运动的稳定

    ( 3 )与运动程序有关

    四、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1 .皮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皮质起源的锥体外系两条下行通路而完成的。

    ( 1 )锥体系:由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大锥体系胞的轴突组成的下行传导系统,终止在脊髓前角,支配参与肢体末端精细运动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是一种单突触联系。

    ( 2 )皮质起源的锥体外系:由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中小锥体细胞的较短轴突,通过网状结构等部位,经过一次以上神经元的接替,最后到达脊髓,呈双侧性控制,主要调节肌紧张和各肌群之间的协调性。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命令是经由锥体系和皮质锥体外系两条途径把住处传递到脊髓,再由脊髓中 a 运动神经元这一最后公路引起肌肉运动的。

    2 .运动皮质的组织结构及其对肢体肌肉的控制

    3 .反馈信息对皮质控制运动的意义

    五、运动中神经元活动的功能整合

    随意运动从触发中枢程序 ① 的指令开始,这种指令以适当的顺序激活运动皮质的柱状模块结构,皮质脊髓纤维 ②激活支配肌肉的 a运动神经元。这些下行纤维还通过侧支激活中枢感觉通路和上支行系统④,后者再将信息反馈到皮质。从肌肉及其他有关感受器传人的信息⑤向中枢提供有关肌肉收缩及正在执行的运动情况.









































































*最新新闻
*行业指南
*养老产品
 友情链接
惠生活人民网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大公网中原经济网大河网映象网方圆网
中国报道律政在线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保健百科 健康课堂
关于协会 联系我们 协会文化 协会荣誉 广告服务

主办: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主管:河南省民政厅

豫ICP备15011293号

广告招商热线:4008016826  合作咨询热线:1335371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