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社会关注 健康讲堂
中华孝道 陈年酒香 保健百科 老年大学 爱心之家 异地养老 项目展示 便利生活
保健器材 健康食材 文化娱乐 保健百科 医疗机构 出行旅游 优秀商家 联系我们
各地新闻:
郑州 周口 济源 商丘 信阳 开封 洛阳 许昌 焦作 漯河 安阳 南阳 鹤壁 新乡 濮阳 平顶山 驻马店 三门峡
当前位置:走出银行理财产品无风险误区 是否能闭眼购买

走出银行理财产品无风险误区 是否能闭眼购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8-25 09:20:40

摘要:


 


    近日有媒体报道,不少投资者通过银行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却因为投资方经营不利而难以兑付。虽然该事件最终还未查明,但类似的事件已经为投资者敲响警钟。


    这一事件最关键的问题是投资者通过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自身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必然会刚性兑付,但这一直都是一个误区。7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曾表示,要打破刚性兑付,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让违约事件自然发生,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从而强化市场纪律,消除市场扭曲。


    那么问题来了,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是否能够闭眼购买?


    先来对比一下银行理财产品和储蓄的区别。既然银行给出了高于储蓄利率的预期收益,那么投资者也必然要承担更高的预期风险,理财产品较储蓄更多的风险主要有几点。


    一是银行自身的风险。根据最新的存款保险制度,当银行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时候,投资者在单一银行50万元以内的存款受到存款保险的保护,但是理财产品不在被保护之列。


    二是理财产品都有全部亏光的风险,虽然在大多数时间里,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这种风险都非常低,但是理财产品合同上一定会说明这种风险,哪怕是货币市场基金。


    这种风险曾经在2008年金融危机真的出现过。香港市场一款货币市场基金购买了大量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当时雷曼兄弟属于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其债权一般认为是没有风险的,但随着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其债权价格迅速跌至零元附近,货币基金也难逃一劫,最终无法向投资者兑付。


    三是投资者常听说的“飞单”,即少数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其的信任,向投资者推销非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投资者有的知道这不是银行的业务,有的不知道,最后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一旦难以兑付,投资者将得不到银行的补偿。


    笔者认为,国家已经提出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投资者想获得高于储蓄的收益,就要承担高于储蓄的风险,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国债或者大额存单进行投资理财,如果是短期不用的钱,可以选择通知储蓄,如果钟情于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在购买前认真阅读其风险条款及发生风险后的处理办法,哪怕是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也并不能理解为必然刚性兑付。

 


*最新新闻
*行业指南
*养老产品
 友情链接
惠生活人民网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大公网中原经济网大河网映象网方圆网
中国报道律政在线
养老新闻 站内公告 视频中心 人物风采 保健百科 健康课堂
关于协会 联系我们 协会文化 协会荣誉 广告服务

主办: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主管:河南省民政厅

豫ICP备15011293号

广告招商热线:4008016826  合作咨询热线:13353714567